无假日诊疗,医生接诊时间8:00——17:30

脖子不听话,歪在一边起不来,听听老医生怎么说

来源:西安雁塔甘露医院2025-11-09点击数:

偶尔我们会在外面看到有些人歪着脖子走路,他们的“脖子不听话”歪在一边起不来,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——痉挛性斜颈,得病的人很遭罪,干活吃饭都不方便,还总是抽着疼,到医院医生也只能给打肉毒素或手术缓解,还是会反复。我从医几十年,治过不少这样的患者,今儿就把藏医的经典老法子、我的老经验跟大伙唠透。

先说说这病在藏医学是怎么解释:

从藏医学理论上来说就四个字:三因乱了

咱藏医里说的“隆”“赤巴”“培根”,“隆”管运动知觉,“赤巴”管代谢体温,“培根”管骨骼肌肉。这三样调顺了,身体就稳当;一旦乱了,身体就出问题了,脖子出问题也是这个原因。

总结了四类常见的诱因:

一是天生体质弱。有的人数来“培根”就虚,筋膜松垮垮,“隆”气又太旺,神经敏得很,跟高原上没扎稳根的小苗似的,风一吹就晃。

二是心情太憋屈。长期愁眉苦脸、火冒三丈的,就像心里下了场雪崩,“隆”气往上冲,脖子经络被撞得不通顺,好多人都说“一上火,脖子就像被掐住了”。

三是受凉招了邪。风寒湿邪跟高原的寒流似的,钻进脖子的肉缝里,“培根”冻得凝住了,脖子就跟被冻住的转经筒似的,动都动不了。

四干活太狠累着了。有些人天天低头干活、熬夜熬眼,就像让小牛犊驮大包袱,肝肾的精血都耗干了,脖子没了滋养,可不就出毛病了嘛!

藏医咋治?不硬掰,只“顺”着来

我常跟患者说,治这病别跟脖子“死磕”,硬拉硬拽没用,得顺着身体的性子来,把乱了的“三因”调顺,经络疏通了,脖子自然就听话了。

1. 吃药得对症,一人一方才管用

有经验的医生人开药,从不拿一个方子糊弄所有人。

要是脖子老抽动,一着急更严重,那是“隆”气逆了,就用雪山里的珍宝药材镇一镇,再加点有诃子、木香的药稳住“培根”,就像给刮大风的山头砌道挡风墙。

要是脖子沉得慌,肌肉松垮没力气,那是“培根”虚了,就用温补的方子补一补,再配含有余甘子、毛诃子的药祛寒祛湿,好比用高原的太阳融化冻土地。

要是脖子疼得发燥,还口干口苦,那是“赤巴”热盛,就用清热安神的藏药,像冰川融水浇灭火苗似的,把火气降下去。

2. 治病得按步骤来,一步一个脚印

治这病得分三步走,就像爬高原山,一步一个台阶才稳当:

第一步先通气血。内服藏药加外用调理双管齐下,让脖子上的血液转起来,肌肉里的淤堵先化开。

第二步再松肌肉。用祛风散寒、温阳通脉的法子,把经络理顺,阴阳调平,让紧绷的脖子慢慢放松下来,不抽不疼。

第三步最后修复。把受损的经络养回来,恢复它的支配功能,这样脖子就能想转就转,回归正常样子了。

藏医治病,要遵循三个理

一是个性化。脉诊、尿诊、舌诊三样都摸到了,才敢开药。同样是斜颈,有人要镇“隆”,有人要补“培根”,绝不能一个方子用到头,跟量体裁衣一个道理。

二是药材纯。藏药材大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珍宝,红景天、雪莲花这些,都是大自然给的好东西,没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成分,长期吃也放心,不会产生耐药性。

三是身心一起调。人的病一半是身子的病,一半是心里的病。治病时会加入调理情绪的药,让心先静下来。心顺了,“隆”气也顺了,病就好得快。

最后说句实在话:痉挛性斜颈是身体给你发的“求救信号”,千万别拖着!越早治,好得越快。关键是要坚持,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

治这病,别光想着跟症状硬扛,得唤醒身体自己的本事。让“隆”气像高原清风似的顺畅流动,“培根”像雪山冻土似的稳稳当当,“赤巴”像地心熔岩似的不凉不燥。歪起来的脖子早晚能像雪山的经幡那样舒展自在。